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感事

袁宏道 袁宏道〔明代〕

湘山晴色远微微,尽日江头独醉归。
不见两关传露布,尚闻三殿未垂衣。
边筹自古无中下,朝论于今有是非。
日暮平沙秋草乱,一双白鸟避人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晴光下最美的是远处湘山翠微,我整日江头独赏独醉,直到傍晚才缓步而归。
一直不见居庸关山海关传来战斗捷报,如今还没有天下太平,国家的命运前途使我忧愧。
自古以来边防的政策、谋划没有中下策,如今朝廷内对国家大事仍是意见不统一。
眼看暮色苍茫平沙上秋草衰颓,双白鸟躲避行人向远处飞。

注释
感事:感慨时事,忧虑国家治乱。
湘山:君山,又名洞庭山,在洞庭湖中。微微:幽静的样子。
露布:古代用称檄文、捷报或其他紧急文书。
垂衣:指垂衣而治,天下太平。
边筹:关于边防的政策、谋划。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首诗首联写湘山景色,颈联和颔联写议论朝政大事传出诗人满腹心事的具体内容。尾联写时事之感,融入景物之中。全诗借景抒情,语言简练,抒发为国家民族的利益与前途而忧虑之情。

  首联从写景叙事起,但意不在景;诗人整天徜徉山水,沉溺酒乡,显然有满腹心事。此联起笔即微逗诗题“感事”二字,空灵而不粘滞。既然少年科场得意,选官在即,应该是不会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发生,这里也不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通过二联即通过议论朝政大事传出诗人满腹心事的具体内容。万历后期,明王朝内外交困,危象毕露。帝王昏庸。阉竖专权,贤良惨遭杀戮,内里已被蛀空,边患四起,倭寇严重骚扰于东南沿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万历二十年壬辰(公元1592年)袁宏道告假回到公安,此诗即作于家居时。万历后期,内忧外患,危机四伏。西北和东北边境处于多事之秋,而朝廷在这一重大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袁宏道深为国家民族的利益与前途而忧虑,《感事》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参考资料:完善

1、 (明)袁宗道,(明)袁宏道,(明)袁中道著.三袁集:三晋出版社,2008.10:第74页

简析

  《感事》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写湘山景色;颈联和颔联写议论朝政大事传出诗人满腹心事的具体内容;尾联写时事之感,融入景物之中。全诗一反向来律诗喜好堆垛典故的习惯,能于平易中见蕴藉,借景抒情、语言简练,抒发为国家民族的利益与前途而忧虑之情。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1667篇诗文  253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摄山秋夕作

屈大均 屈大均〔明代〕

秋林无静树,叶落鸟频惊。
一夜疑风雨,不知山月生。
松门开积翠,潭水入空明。
渐觉天鸡晓,披衣念远征。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李贽 李贽〔明代〕

  人皆以孔子为大圣,吾亦以为大圣;皆以老、佛为异端,吾亦以为异端。人人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父师之教者熟也;父师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儒先之教者熟也;儒先亦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孔子有是言也。其曰:“圣则吾不能”,是居谦也。其曰“攻乎异端”,是必为老与佛也。

  儒先臆度而言之,父师沿袭而诵之,小子矇聋而听之。万口一词,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自知也。不曰“徒诵其言”,而曰“己知其人”;不曰“强不知以为知”,而曰“知之为知之”。至今日,虽有目,无所用矣。

  余何人也,敢谓有目?亦从众耳。既从而圣之,亦从众而事之,是故吾从众事孔子于芝佛之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醒世恒言

冯梦龙 冯梦龙〔明代〕

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
请观懒惰者,面待饥寒色。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