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耳冢
《晋书》〔唐代〕
晋之陆机,蓄一犬,曰“黄耳”。机官京师,久无家音,疑有不测。一日,戏语犬曰:“汝能携书驰取消息不?”犬掉尾喜。机遂作书,盛以竹筒,系犬颈。犬经驿路,昼夜亟驰,家人见书,又反书机。犬即就路,越岭翻山,驰往京师。其间千里之遥,人行往返五旬,而犬乃二旬余。后犬死,机葬之,名之曰“黄耳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晋朝的陆机,养了一条狗,名叫“黄耳”。陆机在京城做官,很久没有家中的音讯,担心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一天陆机开玩笑地对狗说:“你能带着书信跑去家乡获取消息吗?”狗摆动尾巴很高兴。陆机于是写信,用竹筒装好,绑在狗的脖子上。狗沿着驿路,日夜不停地奔跑,家人看见书信,又回信给陆机。狗随即上路,翻山越岭,奔跑着前往京城。两地之间有千里之遥,人往返需要五十天,而狗才用了二十天左右。后来狗死了,陆机埋葬了它,取名为“黄耳冢”。
注释
黄耳:犬名。
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掉:摆动。
驿路:即驿道,古代的交
简析
本文讲述了晋朝陆机所养之犬“黄耳”,为陆机传递家书的故事。黄耳凭借忠诚与智慧,成功往返千里传递书信,展现了动物的忠诚与灵性,以及人与动物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文章通过黄耳犬的行为,赞美了动物对人类的忠诚和无私奉献,以及人与动物之间超越物种界限的情感联系。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唐代〕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