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柳枝五首

李商隐 李商隐〔唐代〕

  柳枝,洛中里娘也。父饶好贾,风波死湖上。其母不念他儿子,独念柳枝。生十七年,涂妆绾髻,未尝竟,已复起去,吹叶嚼蕊,调丝擫管,作天海风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居其傍,与其家接故往来者,闻十年尚相与,疑其醉眠梦物断不娉。余从昆让山,比柳枝居为近。他日春曾阴,让山下马柳枝南柳下,咏余燕台诗,柳枝惊问:“谁人有此?谁人为是?”让山谓曰:“此吾里中少年叔耳。”柳枝手断长带,结让山为赠叔乞诗。明日,余比马出其巷,柳枝丫鬟毕妆,抱立扇下,风鄣一袖,指曰:“若叔是?后三日,邻当去溅裙水上,以博香山待,与郎俱过。”余诺之。会所友有偕当诣京师者,戏盗余卧装以先,不果留。雪中让山至,且曰:“为东诸侯娶去矣。”明年,让山复东,相背于戏上,因寓诗以墨其故处云。

其一
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
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

其二
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
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

其三
嘉瓜引蔓长,碧玉冰寒浆。
东陵虽五色,不忍值牙香。

其四
柳枝井上蟠,莲叶浦中干。
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

其五
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
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柳枝是洛阳商家女。她的父亲非常有钱,喜好经商,不幸溺死在湖中。她的母亲不担心儿子,唯独担心女儿柳枝。如今已经17岁了,涂脂抹粉,盘发为髻,还没有打扮好,就已经要站起离开妆镜。吹叶子、调整琴弦、按压笙孔、弹奏天海风涛曲,忧愁追忆,哀怨非常。居住在她家旁边,和她家颇有往来的邻居,都知道她十年来一直和歌舞打交道,怀疑她醉生梦死、水性杨花,断然是不会娶她的。我的堂兄弟让山,他家和柳枝家隔得很近。春光层阴的某一天,让山在柳枝家门前靠南的那棵柳树下下马,吟咏我写的那篇《燕台四首》。柳枝听到了非常惊讶地问:“这世界上真有这样的感情?这是谁写的?”让山说:“这是我家里的青年男子写的。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是李商隐为其尚未开始便已终结的初恋所作。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或开成元年(836),李商隐二十三四岁时,于洛阳邂逅年方十七的商人之女柳枝。她活泼率真,纯情随性,对音乐与诗歌怀具特殊喜好及敏悟,能吹奏弹唱出 “天海风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当李商隐堂兄让山于其面前吟诵李商隐最为哀感幽艳的爱情诗《燕台四首》时,她激动发问:“谁人有此?谁人为是?” 或许正是对艺术的共同热爱,成为沟通这对青年男女心灵的主要纽带。在惊采绝艳的《燕台诗》感染下,柳枝大胆主动托让山传递少女纯真爱慕之意,约李商隐三日后于水边相会。无奈李商隐一位约定同赴长安的友人携其行李先行,致使诗人未能如约与柳枝相见。未久,柳枝便被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李商隐与柳枝的情缘尚未启幕便已谢幕,阻隔在两人之间的屏障诸多,"同时不同类" 是其难以结合的本质缘由。由于彼此身份有别,起初李商隐对柳枝肯定怀有怜爱与好感,但或许并未过分在意,然而错失之后,他却长久难以释然。其间交织着爱情、愧疚、同情,当然亦有嫉妒。

  诗序主要是阐释组诗的创作起因。柳枝曾向李商隐索诗,最终因因缘错失,作者未能如期赴约,在此情形下,作者创作了这组诗,算是兑现当初的约定。

  全诗语言素朴简质,深得《诗经》精髓,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将未能言说的爱恋与怜惜含蓄而深情地流露。其一是整个组诗的总领性文字,既然身份有别就不要再让思念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柳枝五首》是一组五言绝句。这组诗从表面上来看,并未涉及人的爱情,而是通篇选取动植物的意象,如“花房”“蜜脾”“丁香”“嘉瓜”“柳枝”“莲叶”“鸳鸯”等,实际上,诗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通过一组喻象性符号构成的喻象性序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五首诗构成了一个整体,描述了诗人的心路历程:二人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无奈,爱人被恶势力抢去的愤愤不平,对不被人珍惜的爱人的怜惜,因爱人所嫁非人而自己也跟着痛苦,自己与爱人都形单影只却不能在一起的悲怆。全诗借用自然界的景象,通篇比兴,语言简单古朴, 情感含蓄深挚,寄寓了诗人对爱情、家庭和人生的思索和感悟。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后随祖辈移居荥阳(今河南省郑州市),晚唐时期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603篇诗文  858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观刈麦

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师说

韩愈 韩愈〔唐代〕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终南山

王维 王维〔唐代〕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接 一作:到)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