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风入松·为友人放琴客赋

吴文英 吴文英〔宋代〕

春风吴柳几番黄。欢事小蛮窗。梅花正结双头梦,被玉龙、吹散幽香。昨夜灯前歌黛,今朝陌上啼妆。
最怜无侣伴雏莺。桃叶已春江。曲屏先暖鸳衾惯,夜寒深、都是思量。莫道蓝桥路远,行云中隔幽坊。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风轻拂,吴地的柳树几度泛黄,欢乐时光在那小蛮的窗前流淌。梅花正孕育着双头并蒂的美梦,却被那如玉龙般的恶势力,吹散了幽幽芬芳。昨夜灯下她还歌声婉转,今朝路上却见她带着啼妆哀伤。
最让人心疼的是那无伴的幼莺,它的母亲已如春江上的桃叶般离去。曲折的屏风先迎来了暖意,鸳鸯被中习惯了彼此的体温,夜深寒重时,满心都是对她的思念。别说什么蓝桥路遥远难行,即使是在行云之中,也隔不断那幽深的坊巷,我对她的思念从未停止。

注释
风入松:词牌名,古琴曲,又名“风入松慢”“松风慢”“远山横”“销夏”。以晏几道《风入松·柳阴庭院杏梢墙》为正体,双调七十四字,前后段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发端“春风吴柳几番黄”二韵,以逆笔追忆往昔:春风和煦,杨柳依依,那段时光里,两人情意绵绵,闺中洋溢着幸福的气息。“吴柳”一词,不选“翠柳”“绿柳”,而专用“吴”字,杨铁夫先生曾指出:“品味‘吴’字,它与词人的姬妾有着某种关联。”“吴”字暗指苏州,或许正是指向词人已离去的苏姬。“几番黄”描绘了两人相伴数载的温馨岁月。接着,“梅花正结双头梦”一句,承上启下,以“梅花”比喻二人,正结着双头并蒂之梦,象征着他们彼时相聚相爱,共筑同心。“被玉龙、吹散幽香”两句,笔锋急转直下,此处的梅花被吹散,与前文的“正结双头”形成鲜明对比,以此生动意象隐喻二人情缘已断。“昨夜” 一韵,二句中分写今昔。昔日“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此篇题曰:为友人小妾别去而赋。杨铁夫曰:“题是为友人放琴客,或托词,或借杯浇垒,亦未定。”(《梦窗词选笺释》)意即此词可能是为友人小妾而作,也可能是怀个人去姬而作,或可能另有寄托,均难以指定。另杨铁夫《梦窗词全集笺释》:“友人”疑是托词,“吴柳”与姬之家乡有关,“雏莺”又与姬之身世相似,且集中各词皆忆之于姬去之后,并无一似新去时作者,此则近之矣。

参考资料:完善

1、 赵慧文,徐育民.《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上》.中国书店.2007.第509-511页
2、 (宋)吴文英著;杨铁夫笺释.《吴梦窗词笺释》.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第184页

简析

  《风入松·为友人放琴客赋》是宋代词人吴文英所写的一首词。首二句谓在苏州度过了几年互厮守的快乐时光;“梅花”三句谓两情正浓,忽被惊分;“昨夜”二句总概,寓今昔之感;“最怜”句谓最可怜孤身一人带着幼子,其母已走;“曲屏”三句回忆当初相守时的甜蜜;末韵以好友身份致劝慰语。此词描述友人恩爱的小妾离去的悲戚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迫于无奈而失去小妾之事的感叹。全词紧扣题意“放琴客”,反复歌吟,可见这“琴客”实是友人郭清华的心爱之人。全篇在章法上,时空交错频繁,虚实结合,具有吞吐之势。用典较为贴切、平易。

吴文英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377篇诗文  1560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双调忆王孙·赏荷

李清照 李清照〔宋代〕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丰乐亭记

欧阳修 欧阳修〔宋代〕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刬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城南二首·其一

曾巩 曾巩〔宋代〕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