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春风轻拂,吴地的柳树几度泛黄,欢乐时光在那小蛮的窗前流淌。梅花正孕育着双头并蒂的美梦,却被那如玉龙般的恶势力,吹散了幽幽芬芳。昨夜灯下她还歌声婉转,今朝路上却见她带着啼妆哀伤。
最让人心疼的是那无伴的幼莺,它的母亲已如春江上的桃叶般离去。曲折的屏风先迎来了暖意,鸳鸯被中习惯了彼此的体温,夜深寒重时,满心都是对她的思念。别说什么蓝桥路遥远难行,即使是在行云之中,也隔不断那幽深的坊巷,我对她的思念从未停止。
注释
风入松:词牌名,古琴曲,又名“风入松慢”“松风慢”“远山横”“销夏”。以晏几道《风入松·柳阴庭院杏梢墙》为正体,双调七十四字,前后段
发端“春风吴柳几番黄”二韵,以逆笔追忆往昔:春风和煦,杨柳依依,那段时光里,两人情意绵绵,闺中洋溢着幸福的气息。“吴柳”一词,不选“翠柳”“绿柳”,而专用“吴”字,杨铁夫先生曾指出:“品味‘吴’字,它与词人的姬妾有着某种关联。”“吴”字暗指苏州,或许正是指向词人已离去的苏姬。“几番黄”描绘了两人相伴数载的温馨岁月。接着,“梅花正结双头梦”一句,承上启下,以“梅花”比喻二人,正结着双头并蒂之梦,象征着他们彼时相聚相爱,共筑同心。“被玉龙、吹散幽香”两句,笔锋急转直下,此处的梅花被吹散,与前文的“正结双头”形成鲜明对比,以此生动意象隐喻二人情缘已断。“昨夜” 一韵,二句中分写今昔。昔日“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此篇题曰:为友人小妾别去而赋。杨铁夫曰:“题是为友人放琴客,或托词,或借杯浇垒,亦未定。”(《梦窗词选笺释》)意即此词可能是为友人小妾而作,也可能是怀个人去姬而作,或可能另有寄托,均难以指定。另杨铁夫《梦窗词全集笺释》:“友人”疑是托词,“吴柳”与姬之家乡有关,“雏莺”又与姬之身世相似,且集中各词皆忆之于姬去之后,并无一似新去时作者,此则近之矣。
《风入松·为友人放琴客赋》是宋代词人吴文英所写的一首词。首二句谓在苏州度过了几年互厮守的快乐时光;“梅花”三句谓两情正浓,忽被惊分;“昨夜”二句总概,寓今昔之感;“最怜”句谓最可怜孤身一人带着幼子,其母已走;“曲屏”三句回忆当初相守时的甜蜜;末韵以好友身份致劝慰语。此词描述友人恩爱的小妾离去的悲戚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迫于无奈而失去小妾之事的感叹。全词紧扣题意“放琴客”,反复歌吟,可见这“琴客”实是友人郭清华的心爱之人。全篇在章法上,时空交错频繁,虚实结合,具有吞吐之势。用典较为贴切、平易。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刬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