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六则
孔子及其弟子〔先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通假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
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通“智”,明智,智慧。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几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好的方
简析
第一则强调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快乐、朋友相聚的喜悦,以及被误解时不生气的君子风范;第二则指出复习旧知识能发现新见解,具备此能力者可为人师;第三则阐明学习与思考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否则易陷入迷茫或危险;第四则强调兴趣与热爱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乐在其中者成就最高;第五则提倡虚心向他人学习,择善而从、不善则改,体现出谦逊与进取的精神;第六则描述孔子对人生阶段与境界的认识,强调不断学习、成长与自我完善的生命历程。
时迈
诗经·周颂·清庙之什〔先秦〕
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薄言震之,莫不震叠。怀柔百神,及河乔岳,允王维后。
明昭有周,式序在位。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
玄鸟
诗经·商颂〔先秦〕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
龙旂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四海来假,来假祁祁。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日月
诗经·国风·邶风〔先秦〕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